在生活的健康版图中,我们总是在不断探寻着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方法。降血脂、软化血管,这些目标就像闪闪发光的宝藏,吸引着众多被健康问题困扰的人踏上寻找之旅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陈伯的故事,一同看看他为了追求健康所做的尝试,以及背后隐藏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健康密码。
陈伯,一位来自阳江的 61 岁老人,刚刚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休,本应开启悠闲惬意的晚年生活。然而,多年的高脂血症像一个甩不掉的 “小尾巴”,一直紧紧跟随着他。去年,体检报告上又多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 —— 动脉斑块。这两个健康隐患就像两颗定时炸弹,让陈伯忧心忡忡。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,他开启了一场漫长的健康探索之旅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改善身体状况的方法。
一天,陈伯像往常一样在网上浏览健康资讯,突然看到一篇文章,讲述有人通过长期不吃晚饭,成功改善了心血管问题。这个消息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,让陈伯眼前一亮。他心想,少吃一餐也不是什么难事,说不定还能顺便减减肥,一举两得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跟风尝试。
刚开始的那段时间,陈伯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些变化。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了许多,每走一步都似乎更轻松自在。晚上睡觉的时候,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,以前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,现在却能很快进入甜美的梦乡。这些积极的变化让陈伯满心欢喜,他以为自己找到了健康的 “金钥匙”。
可是,好景不长。渐渐地,陈伯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。胃部经常隐隐作痛,那种疼痛就像一只小虫子在胃里轻轻蠕动,虽然不是剧痛,但却让人十分难受。而且,他还频繁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,吃进去的食物好像都堆积在胃里,怎么也消化不了。这些问题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,原本轻松愉快的退休生活,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带着满心的疑惑和担忧,陈伯去医院复诊。检查结果让他大失所望,甚至有些崩溃。他的血脂水平不但没有下降,反而上升了,血管硬化的症状也没有得到改善,反而有加重的趋势。更糟糕的是,他还被确诊了营养不良、胃炎等多种消化问题。这一连串的打击,让陈伯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之中。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自己为了健康做出的努力,最后却换来这样的结果?
陈伯的经历,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:“过午不食” 这种饮食方式,真的靠谱吗?
“过午不食” 靠谱吗?
其实,合理的限时饮食,确实有一定的好处,它就像一个精准的热量调节器,能够帮助我们控制热量摄入。甚至有人说 “过午不食” 会更健康,为了探究到底什么时段禁食效果更好,北京协和医院的团队展开了一场严谨而细致的研究。
研究人员就像一群充满好奇的探险家,将志愿者们分成了三组:不吃晚饭组(早上 6 - 15 点进食)、不吃早饭组(11 点 - 20 点进食)和随时进食组。在接下来的 5 周时间里,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着每一位志愿者的身体变化,就像园丁精心呵护着自己的花朵。
5 周过去了,研究结果让人眼前一亮。不吃晚饭组和不吃早饭组都成功达到了控制热量的效果,而且不吃晚饭组的胰岛素抵抗降幅更高,相比于随时进食组,获得的健康收益更大。这就像是在一场健康竞赛中,不吃晚饭组取得了领先的成绩。
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,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进食时间宜早不宜晚,尤其是在早上 6:00 - 15:00 内进食,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、降低血糖、血脂、肥胖等相关风险。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,不吃晚饭对身体更有利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
这个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,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它只是探讨了健康人群的禁食效果,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。就像一件漂亮的衣服,虽然款式很好看,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穿。
比如说老年人,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本身就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和能量获取不足的情况。如果再不吃晚饭,就像在已经干涸的井里继续抽水,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。而且,饮食摄入不充分,会影响钙质的吸收,就像没有给骨骼提供足够的 “建筑材料”,增加骨骼健康风险。
另外,一些慢性病患者,比如糖尿病人,也不适合不吃晚饭。糖尿病人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差,不吃晚饭很可能导致血糖波动,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,没有稳定的航向,加重病情的风险。
所以,大家一定要记住,进食时间应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安排,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别人不吃晚饭有效果,就盲目跟风。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一样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是独一无二的,适合别人的方法,不一定适合自己。
研究发现:怎么吃晚餐关乎你的寿命!
除了陈伯的亲身经历,还有一些科学研究也揭示了不吃晚饭带来的危害。医学杂志 JAND 公布了一项关于不吃晚饭危害的研究,据数据显示,不吃晚饭的人总体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 11% 和 12%。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,受工作、学习等因素的影响,很多人经常没时间吃晚饭,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觉没什么影响,但其实身体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。
营养不良
不吃晚饭,就像是在夜晚关闭了身体的能量补给站,除了降低夜间能量供应,随着食物摄取量的减少,人们无法从有限的食物中获取到充足的维生素、蛋白质、膳食纤维等营养素。这就好比一个工厂,没有足够的原材料,就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。身体缺乏这些营养素,就会导致营养不良等情况,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。
免疫力下降
胃胆生病
夜间长时间的空腹状态,就像一个空荡荡的战场,大量的胃酸没有食物可以消化,只能在胃里 “横冲直撞”,从而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,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在胃粘膜上轻轻划过,增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。另外,不吃晚饭,胆汁无法排出,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沉积在胆囊中,也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。
加速衰老
随着夜间能量和糖分供应减少,除了血糖数值下降,还会影响大脑认知、思维、记忆、想象力的发挥。这就好比给大脑的运转按下了减速键,对白天正常工作学习都会产生影响。长此以往,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运转,就会不断从大肠中调取养分,就像一个人不断从自己的储蓄罐里取钱,导致抵抗力下降,加速衰老。
既然不吃晚饭有这么多危害,那么健康的晚餐应该怎么吃才合适呢?这里有 3 点需要大家牢记。
健康的晚餐怎么吃才合适?要牢记这 3 点
按时吃
三餐进食一定要规律,就像火车按照时刻表运行一样。吃晚餐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 6 - 8 点,这个时间段既不会因为吃太早,导致晚上消化完后肚子饿,影响睡眠;也不会因为吃太晚,导致消化不完成,影响睡眠质量。
平时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进食,让肠胃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,能够自主安排胃酸分泌,帮助消化更好地完成。比如,每天晚上 7 点准时吃晚餐,时间长了,肠胃就会适应这个节奏,在这个时间点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。
把握好量
按照全天饮食热量规划建议,晚餐的热量摄入不宜超过 35%,一般吃到 7 分饱即可。这时候的感觉就像是给身体的油箱加了适量的油,不会太饿,也不会太饱。太饿会刺激食欲,让我们在第二天暴饮暴食;太饱则会影响消化速率,就像一辆超载的汽车,行驶起来会很吃力。
清淡饮食
晚餐选择的食物最好清淡易消化,就像给肠胃穿上了一件舒适的衣服。如果吃的太丰盛,脂肪或者膳食纤维摄入过量,又没有充足的运动量帮助消化,就像给肠胃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,很容易给肠胃正常消化带来负担,出现饱胀感,影响睡眠质量。比如,晚餐可以选择一些蔬菜、粥、清蒸鱼等清淡的食物。
校对 庄武
糖友之家1 个月前
发表在: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?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,现在知道还不迟糖友QQ群:5285829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