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如今,糖尿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,很多患者30来岁就确诊,然后就会各种担心,尤其害怕这病会要了自己的命。32岁的小吴就是其中之一,他在体检的时候查出血糖高,复查后确诊糖尿病。小吴在知道这个结果后,瞒着家人去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多久。
事实上,糖尿病并非绝症,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来说,大多病情较轻,都是因为肥胖、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,在积极进行干预后可以逆转,甚至能脱离药物治疗。至于糖尿病患者到底能活多久,关键还是取决于患者自己。
一、医学界发现,能长寿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3大特质!
我认识的两位糖尿病患者,一位活到了80多岁,一位活到了50多岁,他俩一对比,其实就能知道,为什么同样都是糖尿病,有人能长寿,有人却活不了多长时间。当然了,这也是医学界公认的,之所以有些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活得还长寿,主要得益于患者的3大特质。
- 听话:严格遵循医嘱
糖尿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很多患者病的时间长了,就真把自己当成“医生”了,自己给自己开药,自己给自己看病,完全不把医生的话当回事儿。殊不知,糖尿病患者长寿的最大特质之一就是得够听话。这里的听话是指听医生的话,听对自己好的话,而不是道听途说的谣言。尤其是在用药方面,一定得严格遵医嘱。
我上面所说的两位患者,80多岁的吴老从确诊糖尿病就一直很听医生的话,坚持吃药,定期复查,而早早去世的那位就从未正经吃过药,后来严重了也只是隔三差五地打打胰岛素,至于检查,他更是从未去过正儿八经的医院。
注意:糖尿病治不好,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,想要长寿,一定得遵医嘱规律用药,只有把血糖降下来,才能远离并发症。只不过,药物治疗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,从药物选择到药物调整,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,患者千万不要自作主张,更不能人云亦云,随意换药,甚至想着拿保健品来代替降糖药,这些都是绝对禁止的行为。患者要做的就是勤测血糖,做好记录,定期就医复查,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调整用药方案,保证血糖平稳达标。
- 自律:坚持健康生活方式
足够自律,这是对糖尿病患者的又一大关键要求。自律不仅表现在吃药的自律,更表现在生活方式的自律。因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,生活处方同样至关重要。如果只是吃药而忽视生活方式的管理,血糖一样会失控。很多短命的糖尿病患者败就败在生活不够自律,明知自己有病还大吃大喝,烟酒无度,肆无忌惮地生活,结果并发症早早找上门来,等到后悔已经晚了。
注意:糖尿病治疗最关键的两大生活处方包括饮食和运动,想要长寿,必须无条件做到,饮食主要是控制热量摄入,合理分配三餐,保证食物多样性,远离高升糖指数食物,多吃蔬菜,主食搭配粗粮等;运动要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,如举哑铃、做俯卧撑等。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规律作息、避免熬夜,远离烟酒,管理好情绪、保持平和的心态等。
- 谨慎:密切关注身体变化
其实,谨慎也是听话的表现,一个足够听话的人一般也都很谨慎,他们会问清楚医生每一个用药细节,每一个饮食和运动要点,每一次复查时间,而且还能听话照做,密切监测血糖变化,身体异常。一旦有不适,也会及时找医生寻求帮助。这样的患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血糖波动,及时应对,稳住病情,自然也就能很好地规避风险,活得更长寿。
注意:除了用药谨慎、饮食谨慎、运动谨慎外,糖友还要对自身的身体变化足够谨慎。要定期监测血糖,做好记录,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,每年至少查一次肾脏、心脏、眼底、足部等,一旦出现手脚麻木、刺痛、感觉异常、下肢水肿、视力模糊、足部溃疡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,进行相关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并发症。
二、糖尿病有这3个表现,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!
说完糖友的长寿特质,再来看看如何判断自己的病情严不严重,这也是衡量患者能否长寿的关键因素。如果一个患者已经被各种并发症缠身,那大概率是没法长寿的,相反如果一个患者已经有多年的糖尿病,仍没有并发症,和正常人一样,那自然也就能和正常人一样活得很长寿。那到底什么才算是长寿的表现呢?
- 血糖平稳达标
血糖平稳达标是血糖控制良好的最直接表现。对于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,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.4 - 7.0mmol/L,非空腹血糖应控制在10.0mmol/L 以下,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.0% 以下。当血糖长期维持在这样的目标范围内,且没有频繁低血糖,意味着身体内的血糖环境相对稳定,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、神经纤维、肾脏等器官组织的损害显著减轻。
- 没有任何并发症
糖尿病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。当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时,没有出现糖尿病肾病、视网膜病变、神经病变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并发症,说明高血糖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得到了有效控制;没有酮症酸中毒、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,说明血糖控制整体较好,这类患者大概率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长寿的。
- 工作生活都正常
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,一般都能够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。这类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好,体重正常,起居自如,体力和精力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,在生活中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行社交活动、参加体育锻炼等。而且,良好的血糖控制使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更加积极乐观,不会因为疾病的困扰而产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。
糖友之家1 个月前
发表在: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?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,现在知道还不迟糖友QQ群:5285829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