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张,糖尿病十年,血糖控制得比教科书还标准,空腹5.3,餐后7.2,连社区医生都夸他是“模范糖友”。可就在前阵子,老张突然视力模糊,检查结果吓人一跳——视网膜病变!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他一脸懵:“我血糖都正常了,怎么还是出事?”原来,血糖控制得再好,若忽视了“波动”,就像一艘外表光鲜的船,船底早被蛀虫啃空了。
不少糖友都有个误区:只盯着空腹和餐后,像盯着锅里的馒头,以为只要不溢出锅就没问题,殊不知锅底早已烧穿。血糖“达标”不等于“安全”,真正的陷阱藏在两个字:“波动”。
这两个血糖指标,一个是餐后血糖峰值,一个是血糖变异幅度,九成的糖友根本没查过,更没人告诉他们这才是“偷家”的真凶。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三甲医院曾做过一项大样本研究,发现即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患者中,仍有超过60%出现微血管并发症,尤其是视网膜、肾脏和神经系统。
就像一个人表面看着风平浪静,体内早已波涛汹涌。糖化血红蛋白只是平均值,掩盖了每天血糖的“过山车”式变化。你早上是5,下午飙到15,晚上再掉到4,平均值可能是7,但身体早就受不了了。
还记得老李吗?他是个退休厨师,最爱自己做糖醋排骨配米饭,血糖控制得也不赖,可最近脚底总是发麻,看医生说是糖尿病神经病变。他一拍大腿:“我糖都控制住了,咋还这样?”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医生一查,他的血糖波动像跳水运动员,一天之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差了近10个点,血管和神经早被折腾坏了。
血糖波动就像天气突变,从30度骤降到10度,谁受得了?身体也是一样,尤其是血管,最怕这种“忽冷忽热”。长期波动大,血管内皮受损,就容易形成斑块、炎症,久而久之,心梗脑梗都来凑热闹。血糖的“稳定性”比“均值”更重要,这才是防并发症的关键。
那为啥这么多人从没听说过“血糖波动”?说白了,传统化验单上根本没有这个指标,而且普通血糖仪也测不出来,除非用动态血糖监测,就像装了个全天候摄像头,才能捕捉到血糖的“偷袭瞬间”。很多人以为自己血糖控制得稳,其实只是没看到背后的“暗涌”。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时间点——餐后1小时。不少人只测餐后2小时,结果错过了血糖最高的时候,就像只看了电影结尾,前面主角被绑票、逃狱全都不知道。研究显示,餐后1小时血糖如果超过10,患并发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,哪怕2小时已经降下来了,也可能晚了。
咱们老百姓常说“纸包不住火”,血糖波动就是这团火,不冒烟不代表没烧。别被“达标”两个字迷了眼,真正伤人的不是高血糖,而是“忽高忽低”的折腾。这就像感情里最伤人的不是争吵,而是冷暴力,一会儿热情似火,一会儿冰如寒潭,久而久之,最坚强的人也会崩溃。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防并发症,别只靠“平均分”,得看“起伏值”。就像考试,语文80分,数学95分,英语30分,总分看着还行,其实漏洞百出。血糖一天里波动越小,身体越舒服。别小看这个细节,有研究显示,血糖变异幅度每增加1个单位,心血管疾病风险就提高30%以上。
说到底,糖尿病不是靠“数据好看”来评判,而是靠“血管好用”来验收。血糖波动大,就像每天给血管刮砂纸,哪怕数值看起来没啥问题,时间久了也得出毛病。这才是很多“达标糖友”仍旧中招的真相。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最靠谱的健康,是看不见的稳定,不是化验单上的漂亮数字,也不是医生嘴里的“控制良好”,而是你的身体有没有悄悄发出信号。血糖稳定不稳定,血压有没有起伏,心率有没有乱跳,这些细节才是决定你未来生活质量的关键。
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血糖达标仍得并发症?90%糖友漏查这2个波动指标,血管早被悄悄伤
-
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》
-
《中华糖尿病杂志》2021年第13卷第4期
-
国家心血管中心2022年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




糖友之家2 个月前
发表在: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?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,现在知道还不迟糖友QQ群:528582977